卷煙降焦減害是我國煙草行業長期關注并一直致力解決的重大問題,也是法律賦予的重要職責。1991年,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并公布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》,其中明確指出:“國家加強對煙草專賣品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,提高煙草制品的質量,降低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的含量。”
2000年1月,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技術創新項目、國家煙草專賣局重點項目“降低卷煙煙氣中有害成分的技術研究”正式立項,歷時三年完成,并獲得了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2003年4月,國家局在云南昆明召開全國煙草行業降焦減害工作會議,要求以中式卷煙為發展方向,以降焦減害為主要任務,把握“一高兩低”(高香氣、低危害、低焦油)關鍵技術,全面、積極地推進煙草行業降焦減害工作。
此后,針對降焦減害,煙草行業在宏觀政策、科技攻關、標準制定中的力度不斷加大。
在政策部署上,2004年,國家局出臺了《關于進一步推進卷煙減害降焦工作的通知》;2008年,出臺《關于進一步推進卷煙減害降焦工作的意見》;2009年,出臺《關于大力推進卷煙減害降焦 努力提升技術創新水平的意見》;2010年,全國煙草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:“要把減害降焦擺在更加突出位置,下更大功夫努力抓好。”
在標準制定上,新世紀以前,我國尚無對全國卷煙焦油量的明確限定。2000年11月,國家局正式確立了新的降焦規劃和目標,決定對卷煙產品的焦油量進行限制;2005年,修訂了《卷煙》系列國家標準,規定了卷煙焦油釋放量的上限;2006年,印發《關于進一步推進減害降焦工作的通知》,進一步明確卷煙焦油釋放量的分階段目標、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。
在科技攻關上,2004年,國家局將減害降焦列為行業四大戰略性課題之一;2005年,由謝劍平提議的《卷煙煙氣危害性評價體系研究》項目獲國家局批準立項,這一項目取得的成果為啟動卷煙減害技術重大專項打下了重要基礎;2009年,國家局正式啟動卷煙減害技術重大專項,2011年1月14日,作為重大專項基礎性研究成果的“卷煙危害性評價與控制體系建立及其應用”項目獲得了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。卷煙降焦減害技術上的重大突破,創新構建了中式卷煙綜合降焦技術體系和選擇性減害技術體系,初步形成了中式卷煙減害比較優勢。